每年3月和9月份,学校集中开学期间,是呼吸道传染病和学校卫生事件易发期。专家提醒要高度警惕春季开学初肺结核等传染病,控制学校结核病重大疫情发生,保障学校师生的身体健康。
肺结核发病多在春、秋、冬季节
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,最常见发生在肺部,称为肺结核。传染源主要是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患者。肺结核患者咳嗽、咳痰、打喷嚏、大声说话时,会把带有结核菌的飞沫播散到空气中,被周围人群吸入而产生感染。主要症状为无明显原因的慢性咳嗽、咳痰,或痰中带血,超过两周以上应怀疑得了结核病,有的人会还出现低烧、盗汗、胸痛、食欲差、疲乏和消瘦。结核病具有病程长,传染性大等特点。
据近年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报告学生肺结核患者4万多例,占全部人口报告病例数的5.0%左右,在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人数中,15—24岁年龄组占学生肺结核报告病例数的84.6%,学生发病季节多在春、秋、冬季节。
学校易发生肺结核病集聚性疫情
为什么学校容易发生肺结核病集聚性疫情?
一是目前不论中学还是大学,都普遍存在人口高度集中,密度大,相互接触密切,流动性强等特点,一旦出现传染性肺结核患者,很容易造成结核病的传播流行。
二是由于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发育阶段,机体的免疫功能尚不完善,加上学习负担重,压力大,精神紧张,加上生活不规律、营养不良,体能锻炼少等因素影响,一旦感染上结核杆菌后,很容易发生结核病。
有的老师或学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了解少,自我保护意识差,发现肺结核可疑症状后,比如咳嗽、咳痰等,没有及早就诊,或被诊断为肺结核后未及时向学校报告,也导致学校没有及时开展结核病密切接触者检查和采取措施,造成结核病在学校内的传播流行。
三是学校由于职能的特殊性,在日常工作中注重教学,对结核病防治工作认识不足,有的学校传染病防控组织机构、防控制度、防控措施、健康教育、学生缺勤原因追查、入校新生体检等工作缺失, 成为学校结核病集体感染结核的重要因素。
四是传染源没有及时发现进行隔离与治疗。有的学生忙于学习,忽视身体健康,缺乏结核病防治知识,有病后不能及时就诊,从而延误诊治时间,病情由轻变重,由不排菌变为传染源。
五是由于社会对结核病存在歧视,老师和学生患病后怕周围的人知道,更怕因此退学而耽误学业,不愿讲学生或老师身份,或异地就诊,隐瞒病情,继续上课,使学校密切接触者没有及时进行彻底筛查。
六是有的基层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执法监督缺失,有关措施执行不到位,健康教育宣传不够深入也是造成结核病在学校内传播的原因。
冬春季学校防控结核要点
冬春季尤其是开学期间,学校要开展结核病预防教育,特别要教育师生在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或被诊断为肺结核患者后,主动向学校报告,不隐瞒病情,不带病上课。得了传染性肺结核,应该休学/休假,住院或在家治疗休息,以避免传染给其他人。待传染性消失后,凭结核病防治机构的诊断证明可以复学/上班。要倡导师生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,不要近距离面对周围人群咳嗽、打喷嚏,不要随地吐痰,保证充足睡眠,合理膳食,加强体育锻炼,增强体质,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。
落实健康体检工作,及时发现结核病患者。要按照《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》和《关于加强全省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通知》,要求,认真做好学生健康体检工作,特别是要落实结核病检查项目。
认真落实晨检和因病缺勤追踪制度,学校一旦发现肺结核病人或疑似肺结核病人,要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,同时报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,并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做好相应的防控工作。
各学校要加强校园环境的清扫与消毒,对教室和集体宿舍要经常通风换气,保持空气新鲜,减少结核病的感染和传播机会。各级各类学校要通过健康教育课、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,对学校师生进行结核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教育,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。
学校结核病防控是结防工作的重点
卫生部和教育部于2010年联合出台了《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(试行)》,要求在学校建立校长、校医(保健教师)、班主任(辅导员)三级传染病防控责任体系,明确校长是学校卫生防病工作第一责任人的制度。在600人以上的学校设专职医务人员,600人以下设兼职医务人员,对学生进行晨检;卫生机构定期对学校医务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培训;每年对学生进行定期体检,建立健康档案;继续贯彻落实《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(试行)》和省政府《关于加强全省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通知》,积极与教育部门合作,扎实落实各项防治措施,认真做好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。